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为“大寒”。大寒,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,这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,风大,低温,地面积雪不化,呈现出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。这个时期,铁路、邮电、石油、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、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。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。
《逸周书•周月》:“冬三月中气:小雪、冬至、大寒。”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•阴阳出入上下》:“小雪而物咸成,大寒而物毕藏。”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十二月中,解见前。”
《授时通考•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
大寒象征着一年即将结束、新一轮轮回的到来。大寒节气的名称来源于《孝经纬》和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,代表寒冷达到了极点,但也预示着春天不远了。南方的罕见大雪和绽放的水仙花常常伴随大寒到来,让人感受到“物极必反”的哲理。
尽管“大寒年年有,不在三九在四九”,大寒和小寒都是代表寒冷的节气,有些地区的大寒温度甚至不比小寒低。此时,寒潮频繁南下,使我国大部分地区陷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,寒风凛冽、冰天雪地。然而,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大寒平均气温在6℃至8℃之间,略高于小寒。
大寒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节,南方降雨量较前期略有增加,而华南地区仅为5至10毫米,西北高原则更少,只有1至5毫米。
大寒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,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,而春节的脚步也随之临近。尽管大寒通常是农闲时期,但却充满了节庆气氛。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,被人们称为“大寒迎年”,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欢乐的时节,各种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如火如荼地展开。
食糯与纵饮 大寒节气,食糯米食品成为传统,象征着温暖与滋补。而“纵饮”则是节日期间的另一大特色,家家户户放开酒宴,尽情享乐,庆祝岁末。
做牙与扫尘 “做牙”即祭祀土地神的仪式,源自“打牙祭”,人们在腊月十六举行尾牙宴,聚餐共享丰盛的年终大餐。与此同时,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(“除尘”),意在除去过去一年的晦气,迎接新的一年。
糊窗与腊味 家家户户会在大寒前后“糊窗”,即贴上新纸或窗花,寓意吉祥。此时,腊味食品也开始腌制,供奉祖先,并储备年货,以备春节之需。
赶婚与赶集 大寒是婚姻最适宜的时节,因为此时的“百无禁忌”,民间常利用这段时间举行婚礼。与此同时,大家还会前往市场“赶集”,采购年货和腊味食品,准备迎接新的一年。
洗浴与贴年红 在大寒期间,个人清洁成为重要的习俗,“洗浴”象征着去除过去一年的疲劳与不顺,迎接新的一年。而“贴年红”则是将吉祥的红色纸条贴在门上,带来好运和福气。
尾牙祭与数九 传统的尾牙祭,尤其是在南方,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。此时的“尾牙宴”丰盛且具有象征意义,特别是鸡头指向谁,谁就可能在明年面临解雇。与此同时,民间也有“数九”的习俗,人们通过数天数寒冷的日子,期待寒冬尽快过去,春天的暖意到来。
吃腊八粥 腊八节是大寒前后的重要节庆,尤其在北方地区,腊八粥成为传统美食。由多种食材熬制的腊八粥,不仅是祭佛的食物,也是大寒时节迎接新年的一种象征。传说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意味着春节即将到来。
小寒大寒不下雪,小暑大暑田开裂。
小寒大寒,冷成冰团。
小寒不寒,清明泥潭。
小寒大寒寒得透,来年春天天暖和。
小寒不寒寒大寒。
小寒天气热,大寒冷莫说。
小寒大寒,滴水成冰。
大寒小寒,无风自寒。
大寒不寒,春分不暖。
小寒、大寒多南风,明年六月早台风。
小寒不太冷,大寒三九天。
大寒大寒,无风也寒。
大寒不寒,人马不安。
大寒猪屯湿,三月谷芽烂。
冬至在月头,大寒年夜交。
冬至在月中,天寒也无霜。
冬至在月尾,大寒正二月。
小寒大寒,杀猪过年。
过了大寒,又是一年。
该冷不冷,不成年景。
大寒到极点,日后天渐暖。
小寒不如大寒寒,大寒之后天渐暖。
《十二月十五夜》——袁甫
沉沉更鼓急,寒夜客来心。
此句描写大寒时节的深夜寒意,透露出冬日独特的寂静与清冷。
《岁寒知松柏》——孔子《论语》
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虽非直接关于大寒节气,但以“岁寒”象征大寒时节,赞颂松柏在严冬中的顽强精神。
《村雪夜坐》——白居易
南窗大寒夜,深炉对雪开。
生动描写了大寒时节的冷夜情景,窗外冰天雪地,室内炉火正旺。
《大寒吟》——戴复古
旧雪未及消,新雪又拥户。
展现大寒时节雪上加雪、冬寒愈深的自然气象。
《问刘十九》——白居易
"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"
诗虽未明指大寒,却以炉火、雪夜和饮酒描写出大寒节气的冬日气氛。
《梅花》——王安石
"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"
梅花在大寒时节傲然盛开,体现生命的顽强和清香。
大寒节气诗词往往着眼于寒冬的肃杀、岁末的归思,以及傲霜斗雪的坚韧意志,寓意深远且韵味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