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黄历网
首页 > 黄历查询 > 24节气 > 夏至
夏至

夏至(二十四节气之一)

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,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交节。这一天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,正午太阳高度最高,标志着一年中最盛大的阳气时刻。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而言,这一天太阳辐射最强,日影最短,象征着阳光的巅峰。

  夏至的名字来源于古人的智慧,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”,意味着太阳到达最北端,白昼最长,正午日影最短。此时,阳气达到极致,而从夏至之后,阳光逐渐衰退,进入阴气萌生的阶段。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人“阳极阴生”的自然哲学智慧,寓意着自然界的周而复始与阴阳平衡。

  夏至的历史与文化背景

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。早在公元前七世纪,古人便利用土圭测量日影,确定了夏至这一节气的准确日期。夏至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,也是古代农耕社会的重要节日,称为“夏节”或“夏至节”。这个节日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庆祝,更深刻反映了古人对宇宙、阴阳变化的理解和敬畏。

夏至名片

  • 中文名夏至
  • 外文名Summer Solstice
  • 代表寓意象征着阳气达到顶点,之后逐渐转衰,而阴气开始滋长,标志着自然界阳盛阴衰的转折点。
  • 气候特点白昼逐渐变短,气温继续升高,梅雨季节
  • 所属季节夏季
  • 时间点每年6月21日或22日
  • 太阳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位于黄经90°
  • 前一节气芒种
  • 后一节气小暑
  • 风俗活动祭神祈福、消暑纳凉
  • 风俗食物绿豆汤、凉面、麦饼
  • 农事活动抢蓄伏前雨水
  • 养    生清热解暑
  • 三    候鹿角解;蝉始鸣;半夏生
  • 属    性阳气最盛,白昼最长,热度逐渐攀升。

寓意和象征

  夏至代表着夏季的顶点和阳光的极致。这个节气的寓意和象征不仅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,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。

  夏至的寓意

  阳气极盛,白昼最长

  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意味着白昼最长,夜晚最短,阳气达到巅峰。它象征着自然界最强的生命力和热量,提醒人们感恩和顺应自然的活力。

  热力与生命的旺盛

  夏至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刻,尤其是水稻和各类果树,象征着生命力的极致展现。它标志着大地的生机与繁荣,也代表着人们努力和奋斗的成果。

  夏季的转折点

  虽然夏至是夏季最热的时刻,但它也意味着从此之后,阳光的强度逐渐减弱,白昼开始变短,气温回落。因此,它既象征着顶峰的辉煌,也暗示着热力的逐渐衰退。

  夏至的象征

  光明与力量

  夏至是阳光最强烈、光明最充盈的时刻,象征着力量、热情和无限可能。它是大自然能量最为旺盛的时刻,带来生长与创造的动力。

  自然的极致与平衡

  夏至象征着宇宙中的平衡点,白昼与夜晚、阳光与阴影之间的微妙关系。它标志着阴阳的转换,提醒人们认识到极盛之后必有转折,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找到平衡。

  丰收与积累

  在农业社会,夏至也是作物成熟和丰收的前兆。它象征着生命力的积累和丰盈,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,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最强盛的时刻要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变化。

习俗活动

  夏至,不仅是自然节气的标志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,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充满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。

  一、祭神祀祖:庆丰收,祈年丰

  夏至时节正值麦收季节,古人通过祭神祀祖来庆祝丰收并祈求消灾年丰。这一传统习俗反映了农耕社会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。夏至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时刻,尤其在一些地方,传统的“过夏麦”祭典至今仍然延续,这一活动源自古代的“夏祭”遗存。

  二、放荷灯:寄托哀思与祝福

  放荷灯,亦称放河灯,是夏至的另一民间习俗,具有强烈的宗教和祭祀意味。这一活动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,也是对活着人们的祝福。每年的夏至夜晚,成千上万盏荷灯漂浮在水面上,闪烁如星,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延续。除了夏至,放荷灯的习俗也常见于每月初一、十五及逝者忌日,表达对亲人的悼念与祈福。

  三、消夏避伏:赠送清凉与防暑

  夏至作为盛夏的起点,气温逐渐升高,古人通过一系列消夏活动来应对酷暑。在这一天,妇女们互赠折扇、脂粉等物品,既为了清凉,也借此散去体内的湿气,防止痱子的生成。自古以来,夏至后的“冬藏夏用”习惯也一直沿袭至今,皇家及民间皆有此举,成为一种消夏避暑的传统。

  四、夏至面:尝新麦,祈求好运

  夏至的另一重要习俗是吃面,尤其是江南地区。这一天,人们习惯吃“夏至面”,寓意尝新和祈愿。传统说法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,意味着从夏至起,白昼逐渐变短。南方的面条种类繁多,如阳春面、凉拌面等,而北方则以打卤面和炸酱面为主。夏至吃面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,也象征着丰收和对未来的祝福。

农谚

  1、夏至风从西边起,瓜菜园中受熬煎。

  2、芒种火烧鸡,夏至烂草鞋。

  3、三月三的风、四月四的雨,麦子黄疸谷子秕。

  4、清明高粱小满谷,芒种芝麻夏至豆。

  5、夏至无风三伏热。

  6、稻谷要喝夏至水。

  7、芒种雨涟涟,夏至旱燥田。

  8、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。

  9、耕地深又早,收成才得好。

  10、夏至无雨三伏热,处暑难得十日阴。

  11、不过夏至不热。

  12、夏至不起尘,起了尘,四十五天大黄风。

  13、夏至一场雨,一滴值千金。

  14、夏至有雷三伏热。

  15、夏至雨点值千金。

  16、夏至有雨三伏热,重阳无雨一冬晴。

  17、有钱难买五月旱,六月连阴吃饱饭。

  18、爱玩夏至日,爱眠冬至夜。

  19、种田不用问,深耕多上粪。

  20、夏至见春天,有雨到秋天。


诗词

  《夏至》——范成大

  "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。炎曦不再骄,伏热日犹殇。"

  直言夏至白昼最长、暑热初始,展现节气特点。

  《长至日简王詹事》——宋·范仲淹

  "昼晷已长夜漏迟,红蕖翠竹送炎曦。"

  夏至之日,莲花盛开,翠竹依依,清凉的意象调和了炎热。

  《夏至》——宋·刘克庄

  "绿阴幽草胜花时,夏至才闻蝉始鸣。"

  描绘夏至时节绿树成荫,蝉鸣声声的初夏盛景。

  《夏日山中》——李白

  "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"

  虽未点明夏至,但诗句表现了夏季烈日炎炎下的避暑之趣。

  《夏至日作》——元稹

  "青枫江上雨,白薤陌头花。今日长安道,晴风夹岸斜。"

  以夏至为背景,表现雨后清新的盛夏景象。

  《夏至避暑北池》——宋·秦观

  "北窗高卧昼长闲,石榴阴中一水潺。"

  夏至时节白昼长,诗人描绘避暑的惬意与自然清凉。

  《山亭夏日》——高骈

  "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"

  描述夏至后日长天热,树木成荫、楼台倒映的初夏美景。

 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,标志着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。此时天气渐热,蝉声初起,万物生机旺盛。诗人们通过绿树成荫、蝉鸣声声、避暑情趣等描绘,展现了夏至的自然美景与独特魅力,同时寄托对清凉与静谧的向往。